扫码开门、自主选购、自助服务——十年前就已经在便利店行业玩遍花样的无人化商业模式,近段时间又在宠物行业中悄然生长。
随之而来的疑问是,相较于浪潮翻涌时繁花似锦,风口过后一地鸡毛的无人化便利店,无人化宠物门店的商业模式能否在中国落地成熟?
“与传统宠物店对比,无人店的竞争力首先在成本结构上显现。”业内资深人士李秋(化名)向宠物行业观察表示,“传统宠物门店人力成本占比极高,而无人化宠物门店更适合当前商业环境下低成本轻资产的运营逻辑。”
在她看来,消费代际更迭提供了社会接受度基础。90后、Z世代养宠人群对于数字化服务的高度适应,使无人货架不再具有认知障碍。尤其是即时零售需求持续被释放的当下,数字化标准化管理逐渐成为标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认知也在不断升维。
而数字化标准化,恰恰也是决定无人化商业模式能否真正落地的前提。
另一个维度上,伴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的突飞猛进,无人值守的宠物货柜、智能便利店及机器人主题店,也正以“商品+有限服务”为核心,重构宠物消费的时空逻辑。
在杭州城西银泰城,心怡宠爱的机器人主题店内,运输狗机器人滑行至货架取下一袋冻干,人形机器人为顾客推荐配方,而猫咪外形的贝拉机器人则吸引着消费者驻足拍照——这里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店员”,但线下交互体验、情绪价值传递的生态已然形成闭环。
不过,尽管优势显著前景美好。但服务深度,仍是无人店的短板。
“其实和人类点外卖的逻辑有点类似。消费者对于没有正常堂食业务的外卖店,信任感天然就不高。”某连锁宠物门店创始人金科(化名)指出,“这是由服务和体验决定的。无人化宠物门店提供不了深度服务,消费者缺乏到店的必要性,自然也就谈不上客户的忠实度。”
“服务聚合节点型门店或许是未来更具想象力的商业模型。”在宠物店主老刘看来,“完全无人化的宠物门店现阶段仍然只能承接部分养宠用户即时性的应急需求,无法保障营收流水的稳定性。而白天是服务+零售的传统宠物门店,夜间切换为无人模式,同时充当即时零售前置仓,这样的聚合型门店或许才能更长远的发展。”
“安全管控也是宠物门店无人化商业模式落地的限制因素之一。 想要真正做好无人化宠物门店,要面对的问题其实并不少。”他补充说。
此外,从行业发展的角度来看,更多无人化宠物门店的出现,也为宠物品牌商家们的发展提供了新的驱动力。
“互联网模式已经达到下半场,如何在线上渠道完成线下场景和渠道的争夺与渗透,或许将成为未来发展的重点之一。”某宠物食品品牌运营负责人幺幺(化名)坦言,“对于品牌来说,无人化的宠物门店更像是一张大网上的不同触点。无人化的门店更多,自然能够触达到更多的消费者。这对宠物品牌们的发展也更有利。”
综合来看,在科技技术与用户消费理念持续升级迭代的当下,无人化宠物门店商业落地的条件已然逐渐成熟。但在商品已然无法成为宠物门店核心竞争力的时代背景下,无人化宠物门店的市场竞争壁垒如何塑造,仍是值得深度思考的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