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畜牧网 > 家禽
中美互征高额关税对养殖业的影响
来源:通威农牧 时间:2025-4-21 9:04:48 浏览:3026次

截至目前,美国对中国所有进口商品累计加征了145%关税,中国对美国所有进口商品累计加征了125%关税。虽然近期政策未来仍有变数,但按目前的情况,中美双方几乎中断经贸来往,这会对养殖户带来哪些影响,如何提前防范应对?本文对不同品种进行梳理。

总结

水产品影响最大的是罗非鱼养殖,养殖户可以考虑减少投苗密度,同时有条件的考虑转养叉尾鮰、泥鳅等特水鱼,草鱼、鲫鱼等普水鱼,此外开拓非洲、中东市场,开拓国内高端市场。长期看,进口有望减少,可以考虑布局进口量较多的品种、与进口品种存在消费替代关系的品种,尤其是对虾,此外还有三文鱼、澳洲龙虾、巴沙鱼替代品种(生鱼/叉尾鮰)等,同时考虑海外投资水产养殖。

生猪、禽的影响包括停止进口美国猪/鸡肉、种猪/鸡。停止进口美国猪/鸡肉将利好国内价格和利润,但美国猪/鸡肉均占国内消费约0.7%,影响力度有限。停止进口美国种猪和种鸡,将对国内品种带来较大影响,尤其是白羽肉鸡和蛋鸡,养殖户需要提前考虑适应欧洲品种和国产品种的养殖和销售。

反刍的影响是停止进口美国牛肉,美国牛肉占国内消费约1.4%,对国内的利好影响程度大于生猪和肉鸡,叠加商务部开展贸易救济措施,牛肉进口可能有较大下降,肉牛养殖将迎来景气周期和机会。

从消费的角度,短期对消费带来抑制,鸡蛋作为最便宜的蛋白质将继续受益消费降级。长期看,国内经济有望向消费驱动转型,则各类养殖产品,尤其是水产品、反刍、肉鸡产品,将有望充分受益于内需消费增长。

一、水产品方面

01.出口方面

中国对美国的出口水产品主要是罗非鱼,其他品种相对较少,如虾类、鳕鱼、金枪鱼等,且其他品种要么来自捕捞,要么体量很小,要么是国内进口后加工再出口,总之对咱们水产养殖户影响不大。

影响最大的是罗非鱼。罗非鱼2023年产量182万吨,2024年预计继续增长到约190万吨。国内罗非鱼主要通过冻鱼和鱼片进行出口,罗非鱼在美国作为物美价廉的水产品,是主要的消费品种,2024年中国罗非鱼及鱼片总出口47.9万吨,其中对美国出口12.8万吨,考虑从成鱼到鱼片的出肉率,实际对美国出口的量可能占到了国内产量的10%以上。目前罗非鱼出口美国的关税达到150%,接下来对美出口将几乎停滞,罗非鱼市场需求将直接减少10%以上,意味着价格会暴跌,要跌到10%以上的养殖户退出养殖,才能企稳。

建议养殖户和加工商多方面着手,从供需两端解决这10%的过剩,挽救罗非鱼危机。一方面,建议罗非鱼养殖户降低投苗密度,转养其他品种,从今年的行情展望看,有条件的养殖户可以直接转养叉尾鮰、泥鳅等特水鱼,条件不便的可以转养草鱼、鲫鱼等普水鱼,或在混养中降低罗非鱼比例、提高其他鱼种比例;另一方面,在出口上重点开拓非洲、中东等地区市场;再一方面,可以提升产品质量,在国内培育市场,例如消除土腥味、养殖脆肉罗非等,走高端市场。

02.进口方面

美国是全球水产品消费大国,进口水产品占总供应量的65%以上,关税执行后,美国国内将产生通胀。目前美国暂缓了其他国家关税,并准备进行谈判,若最后欧盟、越南、印度、印尼、厄瓜多尔等国妥协退让,被美国免收高额关税,则美国通胀将大力刺激其他国家对美国的水产品出口,并将带来两方面影响。

一方面,中美作为两个最大市场,在不变的总产量下,水产品进口将存在此消彼长的情况,这些水产品出口国加大对美出口,对中国的水产品出口量将减少。对于国内养殖户来说,机会在于提前布局进口量较多的品种、与进口品种存在消费替代关系的品种,尤其是对虾,此外还有三文鱼、澳洲龙虾、巴沙鱼替代品种(生鱼/叉尾鮰)等,抓住机会养殖这些品种,未来或许可以抢占进口减少让出来的市场。

另一方面,国内养殖户和加工厂可以前往海外投资,发展水产养殖和加工。美国的高通胀,将直接拉升海外国家的水产品价格,具备关税优势和贸易优势的水产养殖国家将迎来水产养殖投资机会,水产养殖利润将会较好。不过,当前政策多变,前往海外投资仍面临各种国际政策风险,既包括中美恢复经贸关系,也包括其他海外国家被加征高额关税,出口也受到打击,养殖户需要仔细评估投资回收周期和国际形势风险。

生猪方面

进口方面,2024年中国进口美国猪肉及猪杂碎40万吨,占国内消费约0.7%。停止进口美国猪肉后,从方向看,对国内猪价和养殖利润是利好,但目前国内能繁母猪产能较高,美国进口的占比较低,因此从幅度看,利好程度有限。

种猪方面,杜洛克等美系种猪进口将受限,但对国内养殖户影响并不大,同时带来自主育种机会。一方面近几年国内已经在逐渐将美系更换为生产效率更高的法系、丹系,美系种猪本就在逐步退出国内市场,另一方面国内在自主育种已经具备一定成果,美系进口受限,国内种猪市场扩大,也将进一步促进国内育种发展。

三、禽方面

禽的影响主要在于祖代引种。

01.白羽肉鸡

① 品种影响

白羽祖代引种受影响最大。全球白羽肉鸡祖代种鸡主要由美国安伟捷和美国科宝两家公司占据绝对主导。在国内,安伟捷体系的鸡苗性能最好,目前祖代存栏市占率约50%。

2024年底以来,由于海外禽流感严重,祖代引种已经被暂停。中美互现大幅加征关税后,即使禽流感消除,也很难再引种美国品种。从养殖周期推算,2026年下半年白羽肉鸡的商品代鸡苗会出现短缺,届时将对肉鸡养殖带来较大挑战。

未来减少美国引种后,安伟捷体系在国内市占率将大幅下降,国内将加大从欧洲和新西兰等国家引种,国产品种也迎来发展机会。欧洲的供应增量有限,而国产品种虽然性能偏弱,但潜在增量空间较大,因此预计安伟捷体系丢失的市场,主要会被三大国产品种体系替代,其次会被欧洲品种和科宝体系替代一部分。在市场需求的驱动下,国产品种未来需要加大研发,提高性能,国产品种繁育和养殖可能迎来大发展时代!

对于养殖户来说,提前锁定安伟捷体系的资源是短期重点,中长期看,国内养殖行业必须加快适应国产品种的养殖,培育消费市场。

②进口影响

2024年国内鸡肉类产品进口97.69万吨,同比下降27.53%,其中进口以爪翅类产品为主。进口来源中,超过一半来自巴西,美国已经逐渐不再是主要来源国,2024年进口美国鸡肉类产品10.50万吨,同比下降58.6%,进口占比仅1成。

国内鸡肉年消费量约1500万吨,按2024年数据,美国进口鸡肉类产品占国内消费量约0.7%,与猪肉占比相当,若按2023年数据,则占比1.4%,具备一定体量。中止进口美国鸡肉类产品后,有充足的其他国家来源作为补充,因此虽然直接利好国内白羽肉鸡价格和利润,但同样影响幅度有限。

02.蛋鸡

蛋鸡几乎没有进出口,主要受引种影响,但引种影响程度小于白羽肉鸡。2024年我国蛋鸡祖代引种约23.3万套,引种国家包括美国、荷兰、法国,其中从美国引种18.3万套,占比接近80%。中止引种美国品种后,短期商品代鸡苗供应不会受影响,但未来只能加大从欧洲引种、加大国产品种的应用。

2024年2月开始大量引种美国祖代后,2025年4月海兰系、罗曼系鸡苗开始投放市场,中止引种美国祖代蛋鸡后,现有存栏可以维持到美国品种的商品代鸡苗供应到大约2026年底。2026年底之前,蛋鸡养殖受影响不大。

若中美经贸一直未恢复,预计2026年底美国品种的商品代蛋鸡苗将出现短缺,届时只能依靠欧洲品种和国产品种进行替代。养殖户需要提前考虑品种转养的问题,提前适应欧洲品种和国产品种的养殖,尤其是国产品种在性能、产蛋时间长度、蛋码等方面均弱于美国品种,为养殖过程和销售过程带来一定挑战。

四、反刍方面

2024年中国牛肉进口量(含牛杂碎)达 287万吨,进口牛肉量占国内消费量达到30%,是所有肉类产品中进口量占比最大的品种。进口主要来自于南美洲,美国进口较少,2024年自美进口牛肉13.81万吨,仅占总进口量的4.8%,占国内消费量的1.4%,占比高于猪肉和鸡肉。

中止美国牛肉进口后,将直接利好国内牛肉价格和利润,促进国内肉牛养殖发展。此外,随着商务部采取贸易救济措施,2025年1 - 2月牛肉进口量减少11%,调查结束后(预计在2025年8月之前),若出台相关政策,牛肉进口量将大幅下降。

因此,中止美国牛肉进口叠加商务部贸易救济措施,将直接利好国内肉牛产业。同时目前国内肉牛已经周期反转,进入上升周期,叠加进口减少的助力,未来2年肉牛养殖将迎来较好发展。

五、市场消费方面

中美停止经贸后,短期进口商品价格上涨、出口行业从业者面临收入下降的问题,对消费产生抑制,其中鸡蛋作为最便宜的蛋白质,将继续受益于消费降级,而水产品和反刍消费受影响更大,猪肉和鸡肉影响次之。

长期看,为了确保GDP增长,将会更多从出口转向消费,国内有望进入消费补贴/工资上涨来促进消费的内循环格局。目前国内仍有6亿人收入较低,有极大的消费需求但没有良好的社会财富分配流通机制来刺激需求释放,若经济将逐渐从出口驱动转向消费驱动,劳动力的分配要素权重提升,或政府通过各种方式补贴普通群体来消化生产过剩,则各类养殖产品,尤其是水产品、反刍、肉鸡产品,将有望充分受益于内需消费增长,行业或再度扩容增长。

 
相关信息  
中美互征高额关税对养殖业的影响 [2025-4-21]
美国蛋荒有多严重? [2025-4-11]
H5N1禽流感:全球危机下,人类如何破局? [2025-3-21]
美国鸡蛋涨价延续至2025年 [2025-1-14]
春季使肉种鸡均匀度进步的方法 [2025-4-21]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河北畜牧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河北畜牧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河北畜牧网”。违反上述条款,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站)”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本网所展示的信息由买卖双方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信息发布人负责。本网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友情提醒:网上交易有风险,请买卖双方谨慎交易,本地最好是见面交易,异地交易请多学、多看、多问、多了解,网上骗术多种多样,谨防上当受骗!
  5、本网刊载之所有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6、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地址不清、稿酬未付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编辑部电话:0311-85282353;电子邮箱:trjg123@163.com。

更多>>

信息速递

中国林牧渔业经济学会2025年…

[详细]
中国蛋鸡高质量发展(兰考)论坛首轮…
关于举办“2025中国反刍暨牧草产业发…
诚邀参会 | 6月成都,第十三届(2025)…
万众期待 重磅来袭|第二十二届(2025…
更多>>

政策发布

农业农村部召开常务会议 审…

[详细]
政策“buff”叠满!“牧九条”赋能疏…
农业农村部发布:全国农业科技创新家…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加快建设农业强…
湖南实施生猪屠宰加工能力提升工程
关于我们 - 友情连接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北畜牧网 电子邮件:trjg123@163.com 冀ICP备18009867号
地址:石家庄市裕华区裕华东路106-1号金领大厦2-1-1613 电话:0311-85282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