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浪淘沙,谁是英雄?产业浮沉,引领风潮。
产业发展看龙头,尤其是上市企业,代表着产业的先进水平和发展方向。
截至目前,各上市企业2024年年报均已出炉,牛羊视界特推出《巨头观察》栏目,对肉牛羊领域相关上市企业进行盘点分析,以飨读者。本期一起来看肉牛羊养殖、屠宰销售环节的上市企业表现如何。
盘点多家肉牛羊赛道上市企业,不难得出三个直观的结论:
1.“人丁稀少”。不同于猪禽、奶业等赛道,肉牛羊产业集约化、规模化程度相对较低,这导致上市企业数量也更稀少,且营收体量规模也相对较小。养殖巨头鹏都农牧的退市,更是让赛道中涉及养殖领域的企业更显单薄。
2024年各企业营收情况及同比变化(牛羊视界制图)
从某个角度来看,可以说肉牛羊产业与资本市场接触较少,在当前行情低迷时,牧场也将面临更大的资金压力。科学、适度地使用金融工具武装自己,也将成为牛羊企业未来竞争的重要加分项。
2.产业发展不均衡。可以明显看出屠宰环节的企业数量、规模程度领先于养殖环节,屠宰企业更为强势,养殖端甚至出现了上市企业出栏量小于普通牧场的情况,这也反映出肉牛羊产业一产薄弱、规模化程度较低的短板。
2024年各企业牛羊板块营收情况(牛羊视界制图)
行业内普遍认为“肉牛产业相当于20年前生猪产业的水平”,确有一定道理,曾经生猪产业处于小散阶段时,也是屠宰企业占主导地位,“南雨润北双汇”的江湖统治地位也是近年来才被涌现出的多家上市猪企动摇,牧原在2023年首次超越双汇集团成为全国生猪屠宰量第一。
对于肉牛羊产业而言,盲目学习猪业追求大规模不合适,但完全没有规模效应也难以发展,适度规模提升效率才是牧场该探索的道路。
3.2025年牛羊消费明显转暖。尤其是一季度,大新闻频出,进口牛肉听证会叠加关税风暴,活牛和牛肉价格迅速回升。从一季报也不难看出,多家公司业绩明显增长:光明肉业净利润增长66%,福成股份牛肉销量同比暴涨189.51%,ST天山营收同比增长4成……
管中窥豹不难看出,肉牛产业普遍在在一季度回了口血。从产业数据来看,一季度末,全国牛存栏9762万头,同比下降3.5%;全国羊存栏30005万只,同比下降6.9%。2025年在存栏量减少、进口牛肉减少的双重影响下,牛肉行情会相对坚挺,预计各位牛人也会取得更加理想的成绩。
光明肉业:牛羊肉年营收117亿元,一季度利润大涨66%
报告显示,公司2024年营业收入219.87亿元,同比下降1.70%;归母净利润2.16亿元,同比下降4.22%;扣非归母净利润为8637.14万元,同比下降43.64%。
从业务结构来看,牛羊肉业务营收117.58亿元,占总营收的53.48%,是绝对的主营业务。据了解,牛羊肉屠宰分销业务主要由子公司新西兰银蕨农场有限公司从事,产品主要为“银蕨”品牌的牛肉、羔羊肉、绵羊肉、鹿肉以及相关产品。新西兰银蕨是新西兰最大的牛羊鹿肉屠宰企业之一,拥有14家屠宰加工厂,超过16,000户牲畜供应商,产量占新西兰牛、羊、鹿肉总产量的 30%,产品向全球60多个国家出口,也是中国市场最大的新西兰红肉供应商。2016年12月光明肉业成功收购新西兰银蕨农场牛肉有限公司50%股份实现控股。
从时间段来看,前三季度均为盈利,第四季度营收56.03亿元,同比下降5.36%,亏损1.65亿元,较上年同期亏损增加77.8%,这反映出业务季节性压力及牛羊肉价格波动带来的冲击。
今年一季度业务猛增,反映出牛肉行情的上涨带来的利好:营收61.54亿元同比增长8.46%;归母净利润1.66亿元,同比增长66.82%;扣非归母净利润为1.64亿元,同比增长66.04%。但值得注意的是,2025年进口牛肉减少已成定局,或将对其国内销量造成影响。
得利斯:2024年营收近30亿,牛肉业务占比30%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约29.65亿元,同比降低4.1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367.23万元,亏损幅度有所收窄,每股收益-0.053元/股。
从产业结构来看,牛肉相关业务合计占比约为30%,其中牛肉系列产品营收3.29亿元占比11.1%,同比增长6.52%;牛肉贸易类营收5.56亿元占比18.77%,同比增长16.43%。
年报显示,目前得利斯在预制菜产能方面已颇具规模,拥有山东本部10万吨猪肉、鸡肉预制菜产能以及3万吨牛肉系列预制菜产能,同时在陕西基地还拥有5万吨预制菜产能,总计达到18万吨。
2025年一季报显示,营业收入为7.46亿元,同比下降4.83%;归母净利润为975.83万元,同比下降27.58%;扣非归母净利润为912.97万元,同比下降29.34%。预计2025年肉牛及牛肉行情将有一定幅度的上涨,2025年得利斯业绩可能也会有更好的表现。
福成股份:2025一季度牛肉销量暴涨189.51%
2024年年度营业收入10.22亿元,同比下降2.3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169.88万元,同比下降47.5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4652.16万元,同比下降52.79%。
据了解,福成股份已拥有三个养牛场(西吴南、北区,兴隆庄东、西区和刘家河养牛场),牛场总建筑面积64.89 万平方米,活牛存栏容纳能力超过四万头。公司围绕生态农业和肉牛养殖深入开展工作,目标在于提升肉牛养殖业务的核心竞争力。年报称,受行情与进口牛肉冲击,直接导致公司肉牛销售增收不增利,实现利润比2023年同期大幅减少。
从业务结构来看,食品加工、畜牧业和生态农业已成为主导业务,牛羊肉与肉制品营收超过4亿元。从养殖环节来看,营收接近1亿元,报告期内,公司采购活牛19,101头,生产犊牛8,966头;销售活牛19,727头。报告期末,公司活牛存栏34,778头,其中公牛17,126头,母牛14,860头,小牛2,792头。
2025年一季度行情有所好转,福成股份一季度报显示,营收同比增长13.82%,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增长96.15%,牛肉销量同比暴涨189.51%。随着牛价的回暖,福成股份2025年的表现值得期待。
ST天山:2025一季度卖牛76头,不养牛了?
报告显示,2024年营业总收入1.376亿元,同比增长0.07%;归属净利润为-0.66亿元,同比暴跌199.74%;扣非净利润为-6754.59万元,同比减少172.25%。尽管公司在冻精业务上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整体经营状况依然严峻,亏损幅度进一步扩大。
冻精业务是ST天山的核心业务之一,2024年公司在种公牛选育和冻精生产上取得了一些成绩。公司种公牛站被评为国家级“两病”净化示范场,冻精产品连续10年通过国家质检中心的质量抽检。此外,公司与国内畜牧科研院所合作,提升了冻精生产质量和产量,生产成本大幅降低。
然而,冻精业务的增长并未能扭转整体亏损的局面。尽管公司在冻精销售上采取了政府采购与非政府采购相结合的模式,但市场需求疲软,导致销售增长乏力。报告期内,冻精业务收入增长有限,未能有效抵消其他业务的亏损。
肉牛养殖业务是ST天山另一大主营业务,但2024年国内活牛价格持续走低,给公司带来了巨大的经营压力。年报称,为应对市场波动,公司适时减少了存栏数量,降低了饲养风险。同时,公司在广东地区设立了子公司,通过“北牛南运”的模式,建立了活畜和牛肉销售网络,试图稳定供应健康牛肉。
尽管如此,肉牛价格的持续低迷使得公司在这一业务上的盈利能力大幅下降。报告期内,肉牛养殖业务的收入增长有限,且成本压力较大,进一步加剧了整体亏损。
2025年一季度情况有所好转,营收同比增长40.50%,公告称主要原因为增加肉类销售业务所致。令人关注的是,1月份销售活畜70头,收入109万;2月份销售活畜0头,销售收入0元;3月销售活畜6头,销售收入8.92万元。公司表示,基于活牛整体市场行情及全产业链布局考量,将资源聚焦于屠宰加工及肉制品销售等下游环节;同时受制于资金影响,公司缩减上游养殖业务规模,优化资产配置。
作为“中植系”旗下的上市企业,近年来ST天山长期处于风暴中心,吸引了众多股民的关注,也一度成为妖股。但作为肉牛行业内的上市公司,活牛销售数量竟不如普通的农场,确实令人大跌眼镜。炒作过后,业绩能否重振旗鼓,还需要拭目以待。
听牧肉牛:营收减少6成,将转变为肉牛行业综合服务商
2024年,公司营收2.73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59.47%,净利润比上年同期减少3,913.45 万元,降幅338.07%。年报称主要原因:其一,受消费大环境影响,牛肉价格下降,牛肉产品销售收入下滑;其二,受农产品相关政策影响,根据战略发展需要,公司逐步收缩活牛交易、皮张等业务规模。
从业务结构来看,2024年冷鲜冷冻牛肉等产品与皮张业务营收超过8000万元,占主导地位,活牛贸易也有接近5000万元。
年报显示,听牧肉牛在未来将以发展云岭牛高档牛肉作为主要目标,实施三项工程:第一,继续以出产高品质优质雪花牛肉为核心,围绕云岭牛打造“听牧牛肉”国际品牌;
第二,开发、建设、运营“昆明肉类水产专业市场”。联合肉类龙头企业,创建肉类联盟,打造消 费者放心、经营者安心的肉类平台;
第三,尽快建成、运营“云南国际肉牛交易中心”。依托云南高原特色肉牛资源,不断加强技术创新,完善和建立羊街牛市国际肉牛及产品交易平台和物流集散中心,成为面向全国、东南亚乃至全球的国际交易平台。从产品经营逐步转变为肉牛行业综合服务商。
各公司营收数据等来源于年报及一季度报,如有疏漏欢迎指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