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19日,“第六届2025河北省猪病防控大会暨防非、净蓝技术交流会”在河北石家庄隆重召开。
河北再启猪病防控新篇章。4月18日-19日,“第六届2025河北省猪病防控大会暨防非、净蓝技术交流会”在河北石家庄隆重召开。会议由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生猪创新团队、河北省科学技术普及和信息中心、河北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养猪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河北省畜牧总站、河北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指导,河北畜牧网承办,并得到多家行业领军企业支持。大会以“防非净蓝、健康高效”为主题,汇聚国内权威专家、行业领导及企业代表,共同探讨非洲猪瘟与蓝耳病防控关键技术,推动河北省生猪产业转型升级。
河北省农业农村厅原一级巡视员顾传学、河北省畜牧总站副站长/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生猪创新团队首席专家李广东、河北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倪志广、河北省科学技术普及和信息中心副主任/河北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理事长李玉萍、河北省兽药饲料工作总站苗玉涛研究员、河北省畜牧总站刘文科研究员等领导出席大会开幕式。
河北省科学技术普及和信息中心副主任/河北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理事长 李玉萍
李玉萍副主任在致辞中提到,2025年的养猪业将是一场科技与传统的深度碰撞,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当下,我们传统养猪业正在面临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智能化养殖、生态养猪、以及品牌化与差异化竞争等因素将共同推动养猪业的转型升级,本次大会的召开,恰逢其时,希望与会嘉宾可以借此机会深入交流、碰撞思想,共同探索猪病防控的新思路、新模式、新路径。
河北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 倪志广
倪志广副主任在致辞中指出,近年来,非洲猪瘟与猪蓝耳病等疫病的潜在威胁,给养猪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此次大会以“防非净蓝”为主题,意义非凡。我们深知,疫病防控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方携手共进。河北省动物疫病控制中心在猪病防控领域持续强化监测预警,构建了完善的监测网络,密切关注疫病动态,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此次大会集众人之智,汇行业之力,希望共同探索出更加科学、高效、实用的防控策略。
河北省农业农村厅原一级巡视员 顾传学
顾传学巡视员在致辞中分析到,非洲猪瘟和蓝耳病是全球养猪业中最重要的两个疾病,对生猪产业的健康和养猪经济构成了严重的威胁。据统计,蓝耳病每年给全球养猪业造成约40亿美元的损失,这也直接影响我国生猪产业安全和猪肉质量。可喜的是,当前我国母猪生产性能不断提升,整体来说,2025年的生猪供应能力比2024年要略有提升。此外,我国生猪产业也面临着供需矛盾,其中生猪价格明显下降,但生猪出栏量仍在环比增加,预计2025年全年的生猪价格要低于2024年。当前行业成本在持续下降,但是盈利情况也在逐步收窄,养猪企业需要聚焦降本增效和风险防控。我国是生猪的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养猪企业应该坚定信心,提高市场竞争力,生猪产业发展的前景广阔而光明。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农业部动物流行病学与人畜共患病重点实验室主任杨汉春,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研究员、猪烈性传染病重点实验室首席科学家仇华吉,中国畜牧业协会专家委员会(猪业组)专家、河北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养猪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闫恒普,河北农业大学教授、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生猪创新团队疾病防控岗岗位专家左玉柱等国内顶尖专家围绕核心议题展开深度分享。山东巴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郑全、成都微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行业解决方案专家袁敬秋、浙江美保龙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全国渠道技术服务总监於庆雄、诚康药业研究院院长肖振州等企业代表,从不同角度就如何解决非瘟防控、蓝耳净化技术的碎片化,帮助养猪场规范防控技术,展开分享。
杨汉春—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农业部动物流行病学与人畜共患病重点实验室主任
杨教授提出,从种猪场净化,到区域控制,再到区域净化/根除,是猪蓝耳病控制的方向。杨汉春教授在大会上作关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流行现状与防控及净化策略》的报告。他指出PRRS仍然严重影响着我国养猪生产,主要表现在三大问题,即繁殖障碍、呼吸道疾病和继发感染。当前PRRSV毒株呈现多样性,不同猪场PRRSV毒株类型不尽相同,PRRSV持续变异与演化以及PRRSV不断有新毒株出现是当前猪蓝耳病防控面临的主要难题。从这一层面来说,防控较为理想的猪场需实现PRRSV毒株越少越好,猪场最好是只有单一PRRSV毒株;降低PRRSV在猪群间的传播与循环,做到猪群的PRRSV感染率越低越好。基于这一目标,杨汉春教授也提出了几点建议:一是完善猪场生物安全措施;二是开展监测与检测,评估猪场PRRSV感染状况;三是策略性地使用PRRS减毒活疫苗;四是做好PRRS阳性猪场后备母猪驯化(Giltacclimatization);五是控制PRRS阳性猪群的细菌性继发感染;六是PRRS的净化。杨教授提出,从种猪场净化,到区域控制,再到区域净化/根除,是猪蓝耳病控制的方向。
仇华吉—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研究员、猪烈性传染病重点实验室首席科学家
仇华吉研究员在会上分享了《非洲猪瘟的流行特点及防控措施》相关内容。他指出,当前非瘟病毒呈现多种毒株并存,病毒污染面广,季节和区域性强(北方冬季、南方雨季、养猪密集区多发),毒力具有相对性等特点。诱发疫情的风险因素又很多,例如员工变动,行情低迷投入打折,洪涝灾害、天气骤变,温差过大、病毒变异,防控失效、处置滞后等。防非需要多管齐下、系统防控、多道屏障、维护黏膜结合的系统思维。具体到细节则需要注意引种管理、饮水管理、伤口管理、销猪管理,“七度”健康管理,防范性淘汰病弱猪,物资和通风管理,强化关键关口等。针对夏季非洲猪瘟防控要点,仇华吉研究员则指出,需要维护猪场硬件,主要是防洪涝台风和防热应激,还要落实生物安全,强化饲养管理,做好疫病免疫,成立应急小组。
闫恒普—中国畜牧业协会专家委员会(猪业组)专家、河北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养猪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闫恒普主任委员做关于《非洲猪瘟临床防控要点》的报告。他提到,当前北方是受非洲猪瘟威胁的重要区域。当前的非洲猪瘟病毒毒株发生了变异,临床表现和病理解剖出现了很大变化,呈现温和和隐性现象,甚至不呈现典型临床症状,而且发病慢、体温高或正常。闫老师给出防控要点即:首先了解ASF的特点,掌握相关知识、落实防控措施;原则是不让ASFV接触到猪,把ASFV消灭在猪的体外。技术路线是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猪群;具体措施是封锁+隔离+消毒+高营养+禁应激;工作要求是管理上做到事无巨细、百密无一疏。
左玉柱—河北农业大学教授、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生猪创新团队疾病防控岗岗位专家
左玉柱教授在题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阳性稳定场的防控策略》的报告中指出,针对蓝耳病阳性场的综合防控方案,疫苗免疫是防控的关键措施之一。但整体来看,目前的蓝耳病疫苗活苗和灭活苗各有优缺点。其中。活苗的免疫效果更好但是有重组风险,灭活苗比较安全但效果上要弱于活苗,需要频繁加强免疫。所以,针对不同的猪场,需要不同的免疫方案。一般来说,蓝耳阴性场不需要免疫,如果周边环境复杂,建议免疫灭活苗;针对蓝耳阴转阳的场,可以采用“活+灭”的方式。针对阳性稳定场,可以不免疫,或者是免疫灭活苗。而针对阳性不稳定场,采用灭活苗免疫,一旦猪场稳定,可及时停用。左教授强调蓝耳的免疫主要在控制母猪,尤其在入冬前,需要加强免疫。
袁敬秋—成都微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行业解决方案专家
袁敬秋老师在会上分享了《高敏荧光定量检测在非洲猪瘟与蓝耳病精准检测中的创新应用》相关内容。他提到“双阴”猪交易是行业刚需,但传统检测无法覆盖全感染周期,为疫病传播埋下隐患。PCR检测核酸阳性基本为阳性,核酸阴性不一定是阴性,并且传统检测具有滞后性,给猪场带来很大的损失。而高敏荧光定量检测可以实现现场“快速+精准”检测,并实现“现场采样-即时检测-数据上传-云端分析-智能预警”全流程自动化,覆盖养殖、运输、屠宰、流通全环节。为保障生物安全、推动产业升级提供精准解决方案,保障公共卫生安全。
郑全—博士/山东巴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郑全博士分享了《净蓝防非底层逻辑与每斤毛猪增效降本0.3元的具体措施》。他在分享中提到“净蓝防非—每斤毛猪再降0.3元”的原理其实是由多个方面构成的。一、优良品种。标猪能达到2.40的料肉比。对家庭农场来说,就算无能为力但要了解优良种猪场。二、高舒适度环境。温度能使料肉比相差0.2,甚至更多。干燥,能使细菌性疾病减少50%以上。充足的氧气,能使猪多长10斤以上。三、高健康度猪群,生长速度提高10%以上,料肉比降低0.2以上,出栏时间缩短半月以上。做好这些猪群的采食量提高,没有呼吸道疾病。在饲料节约和人效提升方面也大有提升。郑总强调,健康猪群是净蓝防非的唯一标准。
於庆雄—浙江美保龙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全国渠道技术服务总监
於庆雄老师的主题报告围绕《蓝耳净化路线及效益分析》展开。他指出,引起猪场蓝耳波动主要原因在于“母子垂直传播、后备猪入群、水平传播循环感染、环控不合理、生物安全漏洞”等。蓝耳弱毒疫苗存在着容易变异重组,不能建立优势毒株的风险,而传统灭活蓝耳疫苗的免疫效果往往差强人意。“兰立定”除了拥有灭活疫苗先天性的安全优势以外,在技术上实现两大创新,融合了细胞自噬小体技术,提高交叉呈递效率,免疫后能快速降低猪群体内蓝耳病病毒载量。在“后备猪入群、蓝耳爆发场、蓝耳不稳定场、种猪蓝耳净化、外购仔猪蓝耳防控、外销种猪需要核酸阴性”等场景应用广泛。
肖振州—诚康药业研究院院长
肖振州院长作了题为《生物活性肽酶・清非保在非洲猪瘟防控上的应用》的报告。他介绍了非洲猪瘟的发展特点,并从作用机理、产品特点、核心优势等方面深入介绍了诚康药业的防非产品清非保。清非保有五大功效:即提高猪群机体免疫力,防控非洲猪瘟、蓝耳、圆环等病毒性疾病发生,维持猪场稳定高效生产状态;解除免疫抑制,增强机体免疫应答能力;提升机体抗应激能力,降低应激反应;长期使用,整个养殖过程可以达到减少疫苗使用量,减少抗生素、抗病毒药物的使用量,提高猪场生产成绩。
主题沙龙一:北方猪业破局之道
“北方猪业破局之道”主题沙龙环节,以“破局 重构 共生”为关键词,河北省兽药饲料工作总站苗玉涛研究员、河北省生猪产业创新团队首席专家李广东、天津农垦康嘉生态养殖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文军、禾丰股份生猪产业化华北区域副总监兼唐山禾佳农牧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富春、石家庄市养猪行业协会会长王景顺等几位嘉宾从行业形势(智能化、规模化)、国际贸易关系、公司+农户的模式、市场资本等角度对展开了深度讨论,给与会者带来深度思考。
主题沙龙二:规模猪场“防非净蓝”的思考与实践
“规模猪场‘防非 净蓝’的思考与实践”主题沙龙,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研究员仇华吉、河北省农技协养猪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闫恒普、浙江美保龙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欧伟业、河北腾远畜牧有限公司总经理周汉华、河北美丹畜牧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吴鹏威、张家口高老庄生态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周大伟、武安市金诺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武大胜几位嘉宾围绕非洲猪瘟与蓝耳病两种病毒的差异、在非洲猪瘟常态化情况下各个企业的防控、净化、盈利策略等展开讨论。
仇华吉研究员总结点评称:通过这几年的努力,行业对非瘟不再那么恐惧,对蓝耳病净化也更有信心和手段,这是我们技术和思想的进步。无论是防非还是净蓝,首先要知己知彼,既要了解病毒的特点,也要了解自身团队的情况,上下同欲,统一思想,还要抓住关键点。要想把猪养明白,需要一个多维度的、多方面的、系统的思维和策略。
本次大会还作了“养猪场技术服务公益活动”发布会,此次公益活动由河北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养猪专业委员会发起,山东巴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承办,旨在通过整合行业资源、帮助养猪场切实解决防非净蓝的技术难题,助推我省养猪产业健康发展。
大会内容紧密围绕养猪场户面临的疫病防控难题,通过专家们科学、实用、可操作的专题分享,统一了思想,重拾了信心,让养猪场坚定了“敢养猪、好养猪、猪好养、”的认识,许多代表感慨,此次大会为他们增强了自信和动力,所学知识和技术都能运用到实际生产中,不仅有助于提升个人专业素养,也为行业的技术进步和转型升级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借鉴。
会议期间还特别安排了观展交流环节,让与会养猪场户能够有机会了解行业最新产品和技术,进一步促进了知识共享,也为行业上下游产业流通带来了更多的合作机会。
- 鸣谢以下单位对本次会议的支持-
当前的养猪业,非洲猪瘟与蓝耳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本次“第六届2025河北省猪病防控大会暨防非、净蓝技术交流会”特邀国内权威专家与实战精英,围绕“防非、净蓝、健康、高效”主题,通过专题报告、主题沙龙等多元形式,共商科学防控之策,共谋行业破局之道。会议聚焦实用技术与落地方案,为养殖场户提供可执行、见效快的防控指南,切实推动行业技术升级,助力养殖效益提升,已成为引领猪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