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畜牧网 > 家禽
蛋鸡养殖盈利下滑,行业寒意渐浓
来源:网络 时间:2025-3-31 10:05:51 浏览:3094次
 2025年,蛋鸡养殖行业所面临的“寒冬期”呈现出尤为漫长的态势。依据卓创资讯的监测数据,一季度全国主产区蛋鸡养殖盈利出现大幅萎缩。截至3月24日,单斤鸡蛋平均盈利仅为0.45元,与2024年四季度相比,跌幅接近70%,处于近年来的较低水平。曾经的利润增长点如今却成为行业痛点,究竟是哪些因素致使蛋鸡养殖盈利大幅下滑,行业寒意渐浓呢?
 
  饲料价格如同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持续压缩着养殖利润空间。在蛋鸡养殖成本中,饲料成本占比极高,是影响盈利的关键要素。自2025年以来,玉米、豆粕等主要饲料原料价格持续上涨。以玉米为例,受全球粮食市场波动、国内部分产区减产等因素影响,价格一路攀升。豆粕则因大豆进口量变化、国内油厂生产状况等因素,价格居高不下。这些饲料价格的上涨,使得单斤鸡蛋的饲料成本大幅增加。每一次饲料价格的调整,都如同在养殖户的利润薄冰上又踩了一脚,让本就脆弱的盈利空间更加岌岌可危。
 
  再看产能扩张情况。近年来,蛋鸡养殖行业看似前景广阔,吸引众多投资者入局,产能呈扩张之势。相关数据显示,2023-2024年蛋鸡养殖盈利状态良好,刺激蛋鸡企业积极扩产,中大型蛋鸡项目纷纷涌现。截至2025年2月,我国在产蛋鸡存栏量突破13.00亿只,达到近三年最高点。鸡蛋市场供应大幅增加,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当市场上鸡蛋供应远超需求时,价格自然难以维持高位,利润也就随之被挤压。这就好比一个原本容量有限的容器,不断被注入过多的水,溢出是必然结果。
 
  市场供需不平衡亦是导致蛋鸡养殖盈利下滑的重要原因。从需求端来看,尽管终端市场需求有所恢复,但恢复速度较为缓慢,难以跟上鸡蛋供应增加的步伐。在消费淡季,鸡蛋需求量更是大幅减少。春节后,人们饮食结构逐渐恢复常态,对鸡蛋的消费热情降低,市场上鸡蛋滞销现象时有发生。而在供应端,大量新开产蛋鸡不断涌入市场,鸡蛋产量持续增加。这种供过于求的局面短期内难以改变,致使鸡蛋价格长期在低位徘徊,严重影响蛋鸡养殖的盈利水平。
 
  鸡蛋深加工崛起,增长态势初显
 
  在蛋鸡养殖盈利下滑的困境下,鸡蛋深加工悄然崛起,展现出强劲的增长态势,为整个鸡蛋行业带来新的发展契机。
 
  从数据层面分析,2020-2024年我国鸡蛋加工消费占比由19%稳步提升至23%,其中鸡蛋深加工占比提升2.50%至5.50%。这看似微小的数字变化,背后却蕴含着行业发展的巨大潜力。那么,究竟是什么促使鸡蛋深加工在短短几年间实现如此显著的增长呢?
 
  提升附加值是关键因素之一。2025年2-3月,鸡蛋价格长期低位徘徊,一度在成本线附近波动。在此情形下,鸡蛋深加工成为企业突破困境的有效途径。通过对鸡蛋进行初级或深加工,鸡蛋的溢价空间被大幅扩大。以常见的初加工为例,将鸡蛋加工成卤蛋、变蛋等,其溢价空间可达50%。而深加工成蛋黄粉等产品,溢价空间更是高达200.00%左右。这就如同将一块普通的石头雕琢成精美的艺术品,价值得到数倍提升。企业通过鸡蛋深加工,能够获得更大的盈利空间,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增强抗风险能力也是鸡蛋深加工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鲜鸡蛋的存储时间较短,一般在7-15天,这使得企业在面对市场价格波动时,面临较大的经营风险。而增加冷冻蛋液、蛋粉等耐储加工品的生产,则为企业提供了应对风险的有效手段。将去壳后的蛋液(全蛋、蛋白或蛋黄)分装冷冻,可保存10-12个月,大大延长了鸡蛋的保存期限。这就好比给鸡蛋穿上一层“防护衣”,使企业能够在市场波动时,更好地调节产品供应,平抑鲜蛋价格波动带来的经营风险。
 
  满足消费升级需求同样不容忽视。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膳食结构不断优化,对食品的品质和多样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产业链技术升级和规模化发展,也为鸡蛋深加工提供了技术和产业基础。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鸡蛋深加工比例不断提升。消费者对于健康、营养、便捷的食品需求日益增长,鸡蛋深加工产品恰好满足了这些需求。例如,富含特定营养成分的功能性蛋制品,以及方便食用的即食蛋制品,在市场上受到广泛欢迎。
 
  国内外深加工比例悬殊,差距中蕴藏机遇
 
  尽管我国鸡蛋深加工近年来呈现增长态势,但与日本、美国、欧洲等国家和地区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不过,这也意味着我国鸡蛋深加工市场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日本在全球鸡蛋深加工领域堪称典范,其鸡蛋深加工比例高达50%左右,位居世界首位。在日本市场,鸡蛋制品丰富多样,从常见的液蛋、冻蛋、蛋粉,到独具特色的加糖鸡蛋、浓缩鸡蛋、加酶鸡蛋、抗体鸡蛋、温泉蛋等,品类繁多。这些深加工产品不仅满足了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还进一步提升了鸡蛋的附加值。以日本的温泉蛋为例,这种利用特殊加工工艺制作而成的蛋制品,口感鲜嫩,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喜爱,成为日本鸡蛋深加工的典型代表。
 
  美国的鸡蛋深加工比例也达到33%。在美国,禽蛋加工技术先进,已形成专业化、机械化、自动化的生产模式。美国不仅在蛋粉、液蛋和冰蛋等传统产品的生产上技术成熟,还在禽蛋深加工的研制和开发方面投入大量资金和科技力量。借助先进的新型现代化加工技术与工艺,如膜分离技术、酶改性技术、超微粉碎技术、色谱技术等,美国不断提高禽蛋的附加值,让更多含有各种天然生物活性产物的高附加值产品,如溶菌酶、免疫球蛋白、蛋黄卵磷脂、卵黄高磷蛋白、高F值寡肽等,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
 
  欧洲地区的鸡蛋深加工比例在20%-30%之间。在欧洲,鸡蛋深加工产业同样发展较为成熟,产品广泛应用于烘焙、食品加工等多个领域。欧洲的一些国家注重产品的品质和安全,在鸡蛋深加工过程中,严格遵循相关的标准和规范,确保产品符合消费者的需求。例如,在德国,鸡蛋深加工企业对原材料的采购、生产过程的控制以及产品的检测都有严格要求,保证了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相比之下,我国鸡蛋深加工比例仅为5.50%,明显偏低。目前,我国鸡蛋的加工主要集中在皮蛋、咸蛋、糟蛋等传统再制蛋上,产品种类相对单一,且附加值较低。这些传统再制蛋的市场受众相对较小,难以充分挖掘鸡蛋的潜在价值。而且,我国蛋品深加工技术应用率偏低,在蛋液、蛋粉等深加工产品的生产上,与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的技术差距。不过,这种差距也为我国鸡蛋深加工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对鸡蛋深加工产品的需求将不断增加。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鸡蛋生产与消费国,年产量超过3100万吨,庞大的鸡蛋产量为深加工提供了充足的原料保障。只要我们能够加大技术研发投入,丰富产品种类,提高产品质量,就能够充分挖掘鸡蛋深加工市场的潜力,实现行业的快速发展。
 
  攻克难题,迎接鸡蛋深加工新时代
 
  尽管我国鸡蛋深加工市场潜力巨大,但要实现行业的快速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
 
  技术瓶颈是首要难题。目前,我国鸡蛋深加工行业技术水平参差不齐,部分企业仍依赖传统加工方法,生产效率低下,产品质量难以保证。以蛋液分离技术为例,一些企业在蛋液分离过程中,无法精准控制蛋清和蛋黄的分离,导致产品纯度不高,影响后续加工产品的质量。而且,由于技术研发投入不足,像低温杀菌、高黏性蛋液递送等关键技术的推广应用滞后,难以满足市场对高品质、多样化产品的需求。在蛋粉生产中,由于干燥技术不过关,生产出的蛋粉溶解性差,营养成分也容易流失,限制了蛋粉在食品工业中的广泛应用。
 
  标准化体系不完善也制约着鸡蛋深加工行业的发展。我国禽蛋标准以产品标准和产品检验标准为主,涉及加工过程要素的标准较少。禽蛋加工原料质量和分级标准缺乏,使得企业在采购原料时缺乏明确的标准,难以保证原料的质量稳定性。蛋品分级标准不完善,不利于检验、认证及实现优质优价。在市场上,不同企业生产的鸡蛋深加工产品质量差异较大,消费者难以辨别产品的优劣,这不仅影响了消费者的购买决策,也阻碍了行业的健康发展。
 
  不过,办法总比困难多。面对这些挑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推动鸡蛋深加工行业的发展。
 
  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是关键。行业应积极引进和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推动技术进步。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共同开展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工作,提高行业整体技术水平。例如,一些企业与高校合作,开展关于鸡蛋生物活性成分提取技术的研究,成功从鸡蛋中提取出具有保健功能的成分,并应用于保健品生产,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还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在蛋品加工过程中,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生产环境和产品质量参数,利用人工智能算法进行数据分析和预测,及时调整生产工艺,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完善鸡蛋标准化体系也至关重要。构建涵盖蛋品基础标准、生产标准、加工标准、包装标准、流通标准、检测标准等模块的标准体系框架。制定统一的基础标准,规范蛋品市场秩序,提高消费者对蛋品的认知度。加强对标准的宣传和推广,提高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对标准化的认识和理解,促进标准化的贯彻实施。建立健全标准实施监管机制,加强监督检查力度,确保标准体系的有效执行。相关部门应加强对蛋品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的监管,对不符合标准的企业进行处罚,保障市场上蛋品的质量安全。
 
  发挥龙头企业的产业链协同效应同样不可或缺。龙头企业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具有优势,应鼓励它们发挥引领作用,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发展。龙头企业可以与养殖场合作,建立稳定的原料供应基地,确保原料的质量和供应稳定性。与食品加工企业合作,开发更多高附加值的蛋制品,拓展市场渠道。一些龙头企业通过与餐饮企业合作,将蛋液、蛋粉等深加工产品应用于餐饮行业,推出一系列以鸡蛋为原料的特色菜品,受到消费者的欢迎。还可以加强行业内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组织举办行业交流会和研讨会等活动,推动行业内部的兼并重组和资源整合,提高行业整体的竞争力和市场地位。
 
相关信息  
农业农村部发布2024-2028蛋鸡产业科技创新重点方向 [2025-4-3]
H5N1禽流感:全球危机下,人类如何破局? [2025-3-21]
美国鸡蛋涨价延续至2025年 [2025-1-14]
进雏鸡前的准备工作——鸡舍和水线篇 [2025-4-3]
春季如何做好鸡群的保健工作 [2025-4-3]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河北畜牧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河北畜牧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河北畜牧网”。违反上述条款,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站)”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本网所展示的信息由买卖双方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信息发布人负责。本网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友情提醒:网上交易有风险,请买卖双方谨慎交易,本地最好是见面交易,异地交易请多学、多看、多问、多了解,网上骗术多种多样,谨防上当受骗!
  5、本网刊载之所有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6、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地址不清、稿酬未付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编辑部电话:0311-85282353;电子邮箱:trjg123@163.com。

更多>>

信息速递

河北省农技协养猪专委会关于…

[详细]
河北省生猪产业创新团队关于召开“第…
第九届南农猪业大会暨2025钟山猪业展…
2025年河北省鸽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成功…
10月相约济南!关于举办第40届(2025)…
首轮邀请 | 2025第三届中国本土猪暨…
解锁新机 相邀共鉴||第六届2025河北…
金鸡论坛—— 2025家禽产业链TMF协同…
关于举办第40届(2025)山东畜牧业博览…
动物病原与生物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首轮邀请 | 2025第三届中国本土猪暨…
关于举办2025中国蛋鸡与蛋品产业发展…
更多>>

政策发布

农业农村部召开常务会议 审…

[详细]
农业农村部关于开展2025年“绿剑护粮…
国务院发布新政,养殖业要将面临重大…
奶业风口来了,农业农村部等三部门联…
湖北八部委联合出台“牛十条” 力促…
2025年中央财政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清单
湖北八部门联合出台“牛十条”,助力…
“产业链升级+智慧转型!2025两会畜…
2025两会畜牧业新政策亮点速览
生猪养殖相关政策法规你一定要懂!
畜禽养殖“三补一贷”新规:千万补贴…
锡林郭勒盟出台了稳定肉牛产业高质量…
关于我们 - 友情连接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北畜牧网 电子邮件:trjg123@163.com 冀ICP备18009867号
地址:石家庄市裕华区裕华东路106-1号金领大厦2-1-1613 电话:0311-85282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