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养猪业中,仔猪的生长管理至关重要,尤其是在规模化猪场中,仔猪的饲养管理不仅关系到养殖效益,也直接影响到整个猪场的生产绩效。科学、系统的仔猪管理可以提高成活率、促进健康成长,为后续的养殖打下良好基础。本文将深入探讨规模化猪场仔猪饲养管理的关键要点,包括环境管理、饲料配方、健康监测等方面,旨在为养殖者提供实用的指导和建议,助力猪场实现高效、可持续的发展。
1 仔猪断奶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1.1 控制饲喂量,保证营养供给
断奶前1周逐渐减少母猪的采食量,以此来减少母猪乳汁分泌量。断奶仔猪生长发育快,对营养需求量大,但因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断奶后可通过“少喂勤添”的饲喂方式,促使仔猪多吃保育料,增加日增重。仔猪胃液分泌相对较少,同时缺乏乳糖,因饲料中粗纤维的含量导致肠道pH上升,进而改变了肠道菌群结构。这种变化为致病菌的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打破了肠道菌群的平衡,容易诱发腹泻等疾病。对于处于发育期的断奶仔猪而言,其免疫系统尚未发育成熟,抵抗力相对较弱。此外,断奶过程中的驱赶、鞭打、混群等行为,以及开食料的更换等应激因素,都会进一步削弱其免疫系统的功能,增加患病风险。因此,断奶期间饲养员要细心照看,以确保其健康成长。在断奶早期可以选择膨化饲料,膨化饲料在制作时,其加工工艺能够破坏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提高仔猪适口性,降低腹泻率。
1.2 环境控制,分群饲养
(1)保育舍消毒。严格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在猪群进入保育舍前,首先用高压水枪对保育舍内外彻底清洗后用高锰酸钾熏蒸消毒或喷雾消毒;仔猪快速进入保育猪舍后,排泄物、尿液等需要及时清理干净。(2)合理的分群饲养和驯服。分群原则按照个体大小、体重相差不大的仔猪进行圈养,单独饲养体弱的仔猪,以减轻互相撕咬而造成的伤害。刚断奶仔猪的行为活动没有形成固定的区域,包括进食、爬卧和排泄。可对同一栏内的仔猪喷撒75%酒精,掩盖仔猪身上的气味,有助于减少因气味不同而引发的打斗。(3)适当的养殖密度。保育猪舍每栏内圈养15~20头,最多不超过25头。根据实际生产,每头仔猪占圈舍面积为0.3~0.5m。(4)饮水要自由。断奶后7~10d内将葡萄糖、钾钠盐、电解质溶液、多种维生素等加入的饮水中,可逐渐增加仔猪抵抗疾病的能力,能够有效降低仔猪肠道感染率。(5)加强观察仔猪。包括观察仔猪的生长周期、活动区域、日采食量、饮水量、粪尿等情况,发现生病、体弱、瘦小仔猪,将其调出圈养在同一栏内,进行相关治疗。
1.3 选择科学合理的断奶方法
在规模化猪场中,最常见的3种断奶方式分别为一次性断奶法、批量断奶法以及渐进式断奶法。其中,一次性断奶法因其操作简便且高效,在规模化猪场中被广泛应用。这种方法在断奶日将仔猪与母猪彻底分离,迅速中断哺乳,有助于母猪快速恢复体力并缩短繁殖周期。其缺点在于突然中断哺乳可能引发仔猪较大的应激反应。因此,在执行一次性断奶法时,饲养人员需密切关注仔猪的营养与健康状况,以确保它们能够顺利度过断奶期。相较于一次性断奶法,批量断奶法更适用于母猪存栏较少的养殖场或农户。该方法依据仔猪的生长状况、用途及体重大小进行分批处理,优先为生长迅速、体格健壮的仔猪断奶,而生长发育较慢或留作种用的弱小仔猪则继续哺乳。值得注意的是,断奶前仔猪的体重需达到约5.5kg。尽管批量断奶法的操作相对复杂,对饲养人员的管理水平和耐心有一定要求,但它能够更灵活地适应不同仔猪的需求。渐进式断奶法则是一种相对温和的断奶方式。在断奶前1周开始,逐步减少母猪的哺乳次数,使仔猪逐渐适应无母乳的生活。这种逐步过渡的方式有助于减轻仔猪的应激反应,并降低腹泻等疾病的发生风险。然而,渐进式断奶法的实施需要较长的时间和足够的耐心,会对母猪的利用率和养殖成本产生一定影响。因此,在采用此方法前,养殖户需综合考虑养殖场的实际情况和经济收益。
2 保育仔猪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保育期是猪只生殖繁育周期中极为关键的一环,同时也是饲养管理工作中最为艰巨的阶段。在哺乳期间以及转入保育舍后的7~10d内,仔猪的体重变化对其在保育期间的生长周期和饲料转化率具有深远影响。该阶段最重要的指标就是提高保育猪的生长发育速度,满足其良好的营养需求。
2.1 环境管理
(1)温度:寒冷地区受气候变化影响较大的猪舍,需要安装取暖设备。同时也要重视通风工作,每天要通风1~2h,避免有害气体对保育猪的成长造成影响。影响细菌快速传播的还有温度这一重要媒介。在产房内温度较高,转入保育舍温度需要逐渐降低,之后每天温度下降3~4℃直至舍内温度保持在22~24℃。
(2)湿度:湿度会影响断奶仔猪的生长发育,舍内相对湿度宜为65%~75% 。猪舍内要通风干燥,若舍内过于潮湿,不但容易孳生病原微生物,而且影响保育猪的生长发育,特别是在冬春两季非常容易患病。如果饲养密度大,猪舍的建造年限长,也会导致猪舍内湿度过大,易患多种疾病,如关节型猪副嗜血杆菌疾病、腹泻等。
(3)环境卫生:仔猪舍选用高床饲养,仔猪的粪尿直接通过网床落入地沟,通过定期自动清理或人工清除的方式,既保持了高床上的卫生清洁,减轻了环境污染,也减少了有害气体的排放,为猪舍营造了更佳的生长环境。此外,猪舍内外的清洁工作同样重要,包括投喂设备料塔的清洁、无害化处理厂的运作等,确保饲喂流程顺畅无阻。通过合理投喂方法,减少饲料的浪费及污染,进一步优化饲料利用效率。定期组织人员清理料塔周围卫生,清除饲料残渣和杂质,减少细菌和病原体的繁殖。通过调整饲料配方和科学饲喂管理,提高饲料利用率,降低养殖成本。
2.2 营养管理
为了确保断奶仔猪顺利过渡并开始采食保育料,同时预防因早期断奶可能引发的胃肠道疾病,采取恰当的饲喂策略至关重要。这一策略的核心在于循序渐进地调整饲料,以减轻应激反应。在断奶后1周左右,饲喂量约为正常饲喂量的一半,或者按照“少量多次”的饲喂量,比如每天分5~6次进行饲喂,以确保仔猪逐渐适应生理状态、生存环境和新的饮食模式8。在断奶后的15d,若仔猪未出现任何不适反应,可逐步增加饲喂量至正常水平。若发现有部分仔猪出现消化不良或食欲减退、腹泻的情况,应立即采取措施,将仔猪单独圈养饲喂,并在其完全康复后再恢复正常饲喂。断奶后1~2周内更换饲料,待仔猪适应环境后逐渐改为仔猪后期料,每天教槽料减少20%,保育料增加20%,过渡时以1/3更换,并持续2d,整个过渡期的长短会根据仔猪的适应情况而有所不同,规模化猪场通常应在3~5d内完成饲料更换)。王馨等研究发现,日粮中的蛋白质含量减少2%~4%,适量添加多种必需氨基酸,断奶仔猪生长发育未受到影响。
3 疫病防控综合管理措施
首先,要做好物理防控,对猪舍进行定期清洗,使其始终保持清洁。同时做好场内进出管理,对人员的频繁流动要严格控制。设置进出人员隔离点,进猪舍前洗澡更换舍内工作服(提前浸泡消毒的衣服和鞋子),出猪舍后洗澡更换生活区的工作服,确保没有将传染性疾病直接带至场内,而且非生产区域的工作人员严禁直接进入猪舍内部。其次,要建立卫生(消毒)管理等方面的严格制度,病死猪全部要进行无害化处理,定期全面进行常规消毒,尤其猪舍内死角位置。同时做好杀虫灭鼠工作,降低传染性疾病入侵风险。最后,要进行免疫防治,科学合理使用疫苗。制定适合本猪场的免疫程序,采取科学的方法进行强化免疫,接种时间做到应免尽免。接种人员必须规范操作,接种前再次确认疫苗的生产日期、生产批号、剂量、保质期以及注意抗病毒药物的禁用。强化药物的预防和保健,做好继发性感染的有效控制。认真做好猪场内生物安全防控和疫病的定期诊断及相关检测工作,通过数据监测实时跟踪免疫效果。
4 总结
在实际生产中,对规模化猪场来说做好仔猪饲养管理是至关重要的环节。仔猪生长发育迅速,代谢旺盛,但免疫系统、消化系统等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本文旨在阐述规模化猪场中仔猪断奶期、保育期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探讨科学的饲养管理技术,以确保仔猪顺利断奶,促进其健康成长。同时通过疾病防控综合管理措施,降低感染疾病风险,保障仔猪的健康成长,有效提升养殖效益。(作者郭江/梧州市万秀区夏郢镇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