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场服务‘冀’之行”猪场调研公益活动正式启动
——技术创新 稳产增效
去年7月份,由河北畜牧网发起的“健康养猪燕赵行”猪场调研公益活动走访了河北十余个县市,深入猪企,帮助其应对困难、破解难题,推广经验技术,协助猪场更进一步发展,受到了大家的热烈欢迎和一致好评。
应广大猪场的邀请,今年7月7日起,河北畜牧网携手河北省农技协养猪专业委员会、河北省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生猪创新团队,再次共同发起了“技术创新 稳产增效——猪场服务‘冀’之行”猪场调研公益活动。河北省农技协养猪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闫恒普、副主任委员张恒、秘书长王跃飞首站来到了唐山市乐亭县。
首站:唐山乐亭站
在规模化、集约化养猪的今天,中小规模猪场依然是实现猪肉稳产保供的重要力量。同时,对于中小规模猪场来说,在环境控制、饲料营养、抗病防疫、环保等方面的专业化要求也不断提高。为了更全面地了解目前规模猪场存在的问题,此次调研公益活动首先来到了唐山乐亭站,河北省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生猪创新团队冀东综合试验推广站站长王建涛、唐山市乐亭县农业农村局畜牧站站长刘冬娜出席了本次调研会议,与当地十余家规模猪场负责人进行了交流探讨。
在活动现场,各规模猪场代表畅所欲言,分别就自己猪场的生产情况和养殖中遇到的问题表述了自己的观点。
首先,疫情仍然是各猪场负责人重点关注的问题。面对严峻的疫情局势,大家对猪场生物安全方面更加严格、谨慎。不少猪场负责人表示,今年猪只比往年成活率提高不少,整体形势比去年同期向好。
其次,针对产能问题,有人表示,单靠母猪赚钱不太理想。虽然仔猪受疫情风险影响不大,伤亡在20%-30%,传染性相对来说弱一点。但是价格一直处于低位状态,很难产生较大效益。
在母猪养殖问题上,有养殖户表示,单纯依靠以前的养殖技术已经无法适应现在的市场需求。一是要给母猪做保健,提高免疫力。二是降低母猪的饲喂成本,降本增效。三是及时淘汰母猪,改良品种,跟随市场生产市场需求发展下去,有计划有批次的生产。只要多用心,养猪业就会有好的发展。
张恒副主任在认真听取大家发言后,根据自己的经验,给予了一定帮助。最后着重就降本增效提出自己的见解。他表示增加产能效益,适时出栏,减少饲养密度,计划好出栏时间,改良品种。在降低成本方面,全年恒温恒湿生长,给猪创造一个适宜的温度和环境。生长速度增加,料肉比降低,从温度上来控制。从主动免疫到被动免疫,用发酵之后的杂粕来替代部分的豆粕使用量。利用先进的技术,多种方法进行科学养殖,未来中国养猪产业会越来越好,养殖业是未来农民的出路。
王建涛最后表示,作为河北省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生猪创新团队冀东综合试验推广站站长,他也会不遗余力帮助养殖户解决问题。虽然现阶段养猪情势不太乐观,但是总体而言,养猪业是一个具有发展潜力的行业。通过不断地创新养殖技术,不断地调整养殖结构,用心养殖,养猪业可以实现良好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