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畜牧网 > 家禽
新玉米在蛋鸡饲料中的合理利用,您知道吗?
时间:2018-4-28 9:04:35 浏览:5433次

蛋鸡饲料中用量最大的为玉米,通常在50%~70%,所以饲料饲喂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受玉米质量的影响。而秋季天气转凉,采食量上升,如果在此新玉米上市之际不注意合理使用,往往会出现鸡群拉稀、过料,产蛋性能不高的现象。所以本文将从新玉米的特性、验收及使用做简单论述,以期对蛋鸡养殖户合理利用新玉米有所帮助。

   一、新玉米的特性

    1、水分高营养低,饲料报酬低

    玉米在我国主要产区北方,收获时天气已冷,加之玉米果穗处有苞叶,在植株上得不到充分的日晒干燥,所以玉米的原始水分一般较高。新收获的玉米水分在华北地区一般为15-20%,在东北和内蒙地区一般为20-30%。水分高相应的干物质含量少,意味着各营养素含量会降低,以14%基准,玉米蛋白7.8%,代谢能3220Kcal估算,每升高1%水分,蛋白降低0.1%,代谢能下降37Kcal。

    2、抗性淀粉高,不利于消化

    新玉米收获后,并不等于完全成熟,玉米是后熟生理作物,新玉米中含有一种不易被消化的抗性淀粉,储存一段时间(5~6周)含量逐渐降低。抗性淀粉在小肠中不能被消化,而在大肠中容易被大肠杆菌发酵利用,产生毒素引起拉稀,也会造成饲料转化率低的现象。

    3、易发霉变质,引发腺胃炎肌胃炎

    多数养殖户认为玉米霉变只发生在玉米贮存过程中,但实际上玉米霉菌分为仓储霉菌和田间霉菌。谷物在采收前后约25%已受到霉菌的污染,高水分的玉米存放时也容易引起发霉变质,这是引发腺胃炎的重要因素。

  二、新玉米的验收及使用

    了解了新玉米使用存在的问题后,从验收、保存、使用方面需加以注意:

    1、验收新玉米时把控质量

  由于离收储的时间较近,新鲜可口是新玉米的最大优点,但是新玉米往往水分含量较高,所以更易出现虫害、霉变的情况。所以在通常的水分、杂质、容重等玉米标准上(见GB1353-2009与GB/T 17890-2008),更应该重视感官指标、生霉粒指标。杂质>2%则拒收,不完善颗粒控制在5%以内,生霉粒控制在2%以内,降低在新玉米的储存时后熟化过程中的生虫发霉现象。

  2、新玉米的使用

    新玉米接收后可以进行预先的处理:

    ①新玉米过筛与过风,可以有效减少破碎粒及杂质在玉米中的含量,从而减少霉菌毒素对动物的危害,适口性也可以得到改善。

    ②储存陈化。新玉米需要入库储存5-6周,最好在一个月以上,经过后熟化以后再使用。

  使用新玉米时可以采用以下的方法:

    ①混合过渡。必须用新玉米时注意控制添加比例,可通过与高品质陈玉米逐步混用过渡,逐渐增加新玉米的添加比例,过渡期半个月以上,以减少抗性淀粉的影响。

    ②弥补营养。使用收购的玉米时,应定期检测玉米含水量,通过配方调整尽可能保证适宜能量蛋白质比。玉米水分超过14%,则考虑弥补水分引起的有效能值的缺失,常用的办法是提高玉米用量或使用高能量的油脂,可适当添加赖氨酸和蛋氨酸。简单处理可以采用:玉米每增加1%的水分,全价料中添加0.3%的油脂弥补水分增加带来的能量减少。

    ③现用现粉碎。水分含量超过17%的玉米,脂肪酸值高,易酸败变质,所以高水分玉米应现用现粉碎。

    3、寻求玉米替代产品

  可以寻找其他饲料原料来作为蛋鸡的主要能量饲料替代玉米,比如小麦、高粱等。需要注意的是对比替代物与玉米间的营养差异,并针对性的补充,并注意替代物的抗营养因子含量。

  举例:如果用小麦来替代玉米,根据NY/T33-2004所示,中国饲料号(CFN)4-070280的玉米的β-胡萝卜素含量在0.8mg/kg,亚油酸2.20%,蛋白7.8%(干物质86.0%),如果使用小麦来替代,可以看到虽然蛋白高6.1%,但β-胡萝卜素为玉米的一半,亚油酸低1.61%,会造成蛋重下降及蛋黄颜色变浅等,而其非淀粉多糖使得小麦的添加量也有所限制,并需要添加以木聚糖酶为主的小麦专用酶或复合酶。

 
相关信息  
美国蛋荒有多严重? [2025-4-11]
H5N1禽流感:全球危机下,人类如何破局? [2025-3-21]
美国鸡蛋涨价延续至2025年 [2025-1-14]
肠道疾病久治不愈?五大原因你中了几条 [2025-4-17]
2025年4月17日全国白羽肉毛鸡价格汇总 [2025-4-17]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河北畜牧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河北畜牧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河北畜牧网”。违反上述条款,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站)”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本网所展示的信息由买卖双方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信息发布人负责。本网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友情提醒:网上交易有风险,请买卖双方谨慎交易,本地最好是见面交易,异地交易请多学、多看、多问、多了解,网上骗术多种多样,谨防上当受骗!
  5、本网刊载之所有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6、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地址不清、稿酬未付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编辑部电话:0311-85282353;电子邮箱:trjg123@163.com。

更多>>

信息速递

中国林牧渔业经济学会2025年…

[详细]
中国蛋鸡高质量发展(兰考)论坛首轮…
关于举办“2025中国反刍暨牧草产业发…
诚邀参会 | 6月成都,第十三届(2025)…
万众期待 重磅来袭|第二十二届(2025…
首轮邀请 | 2025第三届中国本土猪暨…
河北省农技协养猪专委会关于召开“第…
河北省生猪产业创新团队关于召开“第…
第九届南农猪业大会暨2025钟山猪业展…
2025年河北省鸽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成功…
10月相约济南!关于举办第40届(2025)…
首轮邀请 | 2025第三届中国本土猪暨…
更多>>

政策发布

农业农村部召开常务会议 审…

[详细]
农业农村部发布:全国农业科技创新家…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加快建设农业强…
湖南实施生猪屠宰加工能力提升工程
《发酵乳》新国标出炉,酸奶市场迎政…
农业农村部关于开展2025年“绿剑护粮…
国务院发布新政,养殖业要将面临重大…
奶业风口来了,农业农村部等三部门联…
湖北八部委联合出台“牛十条” 力促…
2025年中央财政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清单
湖北八部门联合出台“牛十条”,助力…
“产业链升级+智慧转型!2025两会畜…
关于我们 - 友情连接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北畜牧网 电子邮件:trjg123@163.com 冀ICP备18009867号
地址:石家庄市裕华区裕华东路106-1号金领大厦2-1-1613 电话:0311-85282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