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滑液囊支原体在蛋鸡上面发病比较高,特别是最近这1-2年,令蛋鸡企业们头疼。华南农业大学毕英佐教授就滑液囊支原体疾病的防控思路与蛋亲们进行了详细交流。大家对滑液囊支原体的防控,有了深入的认识。下面,整理了以下内容,供蛋亲们参考
滑液囊支原体(MS)可垂直传播,也可以水平传播,传播距离可达2公里。一般在感染后4-6周最高,终生排菌、饲养管理不善时多见。常发生4-12周,成年蛋鸡显示为慢性或隐性。在环境污染情况下,发病日龄会越早。
虽然可以蛋源传播,但是大环境造成环境中该病菌时刻存在,春夏季、潮湿季节或饲养管理不善时,因诱因而发生,由点状最后发展为大面积发病。所以在做好种源净化的同时,综合防控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于防控、有专家就提出“三道防线”,能够从根源上有效防控滑液囊支原体病的发生。
一:生物安全
前几年,受行情影响,造成蛋鸡养殖业快速扩张,但在生物安全方面认识不足,缺乏科学的洗消流程,是造成近年来滑液囊支原体爆发的最主要原因。
实质上,滑液囊支原体为革兰氏阴性菌,无细胞壁。一般消毒都对它有效,但需要注意交替使用,避免耐药现象的发生。
因此,我们可以在空舍期间,科学消毒,如使用固体甲醛熏蒸消毒,使用泡沫消毒剂消毒杀菌无死角、舍内使用戊二醛的带鸡消毒。场区使用点歧、过氧乙酸每周消毒1-2次,舍内每周2-3次带鸡消毒。
二:疫苗防控
疫苗防控,可以有效防止发病和亚临床感染,防止垂直传播。目前滑液囊支原体病的疫苗有两种:一种是活苗,如澳大利亚生物资源公司的鸡滑液支原体(MS-H株)活疫苗,另一种是灭活苗,国内已经有多家生产,如山东沃华生产的华支净。
鸡滑液支原体(MS-H株)活疫苗,本身没有致病性,通过点眼方式免疫,可以永久性的定植于鸡体内,并能减少由野毒引起的垂直传播,对种鸡来说很有必要。由于国内养殖环境较差,生产中使用药物,极易因药物而失活,降低免疫效果。做活苗前后几天做好不要用抗生素。
鸡支原体灭活疫苗,是滑液囊支原体多价复合病毒性关节炎的灭活苗,对滑液囊支原体病有特异的免疫作用。做灭活苗可以在加些抗生素混合使用、如大观林可等、对防控滑液囊支原体感染效果更可靠。
免疫注意事项:
(1)活苗免疫前2周和免疫后4周切勿使用对呼吸道支原体有影响的抗生素。(2)灭活苗免疫2次比免疫1次产生阳性抗体快、维持的水平高、保护率高;二免3周后,抗体转阳率达到50%以上;免疫后5-7周达到最高(90-100%),免疫后10周抗体阳性率开始逐渐下降。高发区域或品种可参考采用3次免疫(3、14周和20周)。(3)免疫前尽量避免感染。
三:是高敏药物
常用药物有泰乐菌素、泰妙菌素、盐酸土霉素、强力霉素、金霉素、恩诺沙星、泰万菌素、沃尼妙林等。。目前有效的是泰妙菌素,使用时注意饲料中不得含有(马杜霉素、盐霉素、海南霉素、莫能菌素)等抗球虫药。青年鸡预防很重要,可以使用土霉素定期预防。
需要注意:需定期进行药敏试验筛选敏感药物,很多药物有效但易产生耐药性。
种鸡预防:
(1)1日龄注射MS敏感的大观林可;(2)9-11日龄使用3天敏感药物饮水预防;(3)21日龄免疫MS活疫苗(或0.5头份灭活苗),分别在14周和20周龄前再免疫MS灭活疫苗;(4)分别于40天龄、80天龄和开产前注射泰万霉素(25 % ,25mg/kg体重),注射后再用泰万霉素饮水5天;(5)30-90天的后备鸡料中添加敏感药物如150ppm金霉素(早发病例小鸡料就要添加);(6)开产后有应激或发病可使用3-5天敏感药物。
除去加强以上三道防线外,加强营养,注重挑鸡也是很重要的。
蛋鸡在营养全面的情况下,抵抗力增强,可以减少发病几率或者呈现隐性发生,发病后也能很快恢复健康。尤其是在青年鸡育雏阶段,营养状况从小鸡开始抓。不光要关注胫长、体重的达标率,我们还要考虑消化系统和免疫系统的充分发育。消化道系统好,吸收好,吃的少又产蛋好。免疫系统好,抗病力强,少发病。
因本病一旦在鸡群中感染,很难根除,可终生菌,在鸡群中长期蔓延,导致饲料利用率低、生长发育迟缓、淘汰率增高、产蛋量下降等。所以一旦出现较多软脚鸡群,需要及时淘汰软脚鸡只,同时第一时间全群使用一个疗程的敏感药物如泰妙菌素饮水。已经发病的治疗成本高且效果不佳,建议直接淘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