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3日,是让中国每一个养猪户都刻骨铭心的日子,在这一天,中国发现第一例非洲猪瘟,从这一天起,昔日的暖阳似乎再也不曾照进这个行业。从事发至今244天,全国28个省,累计出现116例猪瘟,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养殖户迷茫又焦虑, 2019年养猪业路在何方?
三问非洲猪瘟,你关心的答案都在这里!
非瘟过度营销谁是受伤者?
非洲猪瘟对中国来说,给行业发展,养殖群体带来不小的压力,曾有机构统计,从非洲猪瘟爆发至今,类似于山东、安徽等传统养殖大区去产能比例很高,一些非养殖大区同样损失惨重,这对于养殖企业和养殖户来说,是夹着刀子的晴天霹雳!病急乱投医,面对非洲猪瘟,我们看到的是形形色色的防瘟办法。
最为正常的、正规的当然是国家出台的一系列规定和手段控制非瘟,具体规定如下:
县级(或地区、省级)为单位,生猪只出不进,疫区还禁止生猪及其产品运进或运出;以发病点为中心,发病猪场全场捕杀,甚至3公里内的生猪也需要全部捕杀;发病捕杀实行补偿;禁止用泔水养猪;禁止使用猪源性动物蛋白;国家划定生猪供给区域,实行点对点屠宰;个别县市要求全县养猪场改用全价配合饲料。
国家的一套防瘟组合拳下来,力度不可谓不大,然而我们再来看看产业链上下都采取了哪些防控非瘟的办法,具体如下:
非洲猪瘟发生之后,媒体积极奔走,组织国内外专家讨论非瘟防治办法并进行宣传。但是纵观产业链上下,情况却不容乐观,养猪离不开饲料,非瘟期间大部分饲料企业销售按照国家正常规定来,但是也有部分饲料企业为了卖出产品,对于非瘟的宣传过于夸张。还有部分无良兽药企业,在非瘟期间也存在浑水摸鱼的状况,趁机夸大某种药剂或者按摩方法对于防治非瘟的作用。相对来说最为混乱的是屠宰企业和收猪人,部分职业素养不高的收猪人和屠宰企业,趁机压价,从中牟利。
而养殖户自己呢?除了按照国家要求进行防控非瘟之外,受外界影响有的养殖户职业素养和心理素质较弱,盲目跟风,造成企业损失。
产业链上下对于非洲猪瘟的过度营销对于养殖行业的发展有很大的伤害,但是受到最大伤害的还是生猪养殖户和消费者的根本利益。
非洲猪瘟肆虐谁是受益者?
非洲猪瘟爆发至今,对于整个畜牧行业来说影响是十分大的。曾有新闻报道,非洲猪瘟出现之后,猪肉价格一落千丈,禽牛羊等肉价反而大幅攀升,贩售鸡、牛、羊肉的摊位火爆异常。因此有不少人认为牛羊和禽类的销售春天到来了,而去年年末部分机构发布的数据更是给这一说法提供了理论和数据支持。
但是仔细分析,这样的说法其实是站不住脚的,禽、牛、羊的火爆有非洲猪瘟的影响,但更多是季节性因素,后期上涨动力不足,整个市场呈现“虚火”过旺的态势。
首先从饮食习惯来说,中国居民肉类消费主要以猪肉消费为主,猪、禽、牛羊肉的消费,单猪肉消费就占到六成以上。有以往H7N9、口蹄疫、疯牛病等前车之鉴,虽然非瘟很凶猛,但是不至于到了改变国人饮食习惯的地步。其次在非瘟影响下,作为替代肉类的鸡肉、牛肉、羊肉销售的确火爆,但实际上后劲不足,肉类供应不能够满足市场的需求,“虚火”燃烧之下可能会有部分对市场调研了解不透彻的养殖户盲目跟风,但是终归难改大局,禽牛羊始终无法替代猪肉在中国居民饮食中的重要地位。大浪淘沙,经过浩劫和烈火淬炼留下来的优质养殖企业和养殖户,才是这场灾难的最终受益者,也是行业的中坚力量。
非瘟影响下的2019:养猪行业的牛市来了!
非洲猪瘟让2018年的生猪养殖一片惨淡,2019年市场第一季度已经过去,养猪行业未来路在何方?相关机构用实际的统计数据告诉我们,2019,养猪行业的牛市来了!
某机构调研得出结论,自非洲猪瘟以来,本轮猪周期拐点已现,价格高点从2016年4月至今已经将近三年的时间,那么下一个高点预计将出现在2019年第二季度,而第一季度的数据也显示肉猪价格在逐步回升,非洲猪瘟疫情促进本轮猪周期的价格继续上行。
主要原因在于2019年第二季度同比去年国内生猪存栏减少30%,母猪存栏减少20%。生猪尤其是母猪存栏不足导致了2019年第二季度生猪供小于求。而且在非洲猪瘟影响之下,大幅减少的猪肉不可能通过进口来弥补,所以猪肉的短缺虽然可以带动其他肉类上涨,但是整体肉类供应偏紧,肉类价格强势,这对于养猪行业其实是一大利好消息。
同时由于非洲猪瘟的影响,部分卫生以及环境不达标的养殖企业被迫出局,而意志不坚定的养殖企业也被三振出局失去了在牛市中分一杯羹的实力和机会,可以说,在非洲猪瘟的严峻形式下存活下来的养殖企业都是经受住考验的实力型企业,优胜劣汰,这对于整个行业的发展来说未尝不是一次重新洗牌的好时机。
总之,2019年养猪行业的前路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般艰难,一切都充满希望!
|